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通知公告 > 正文

转发党政办公室关于印发陈国龙书记在福州大学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工作会议暨新学期工作会议上讲话的通知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2022-02-24 浏览次数:

党政办〔20221

各学院,机关各部门、各单位:

219日,学校召开了福州大学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工作会议暨新学期工作会议,校党委陈国龙书记在会上作了讲话,对加快推进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争列更多世界一流建设学科进行了全面部署。现将陈国龙书记在会议上的讲话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党政办公室                  

2022223日              

 

 

抢抓机遇 力同心

全力争列更多世界一流建设学科

 

2022219日)

校党委书记  陈国龙

 

同志们:

今天召开了新学期中层干部会议暨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科研工作会议、人才工作会议。“四会”齐开是校党委深思熟虑后,作出的重要工作决策。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坚持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长远看教育,分析研究“双一流”建设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工作作出部署,动员全体师生员工为全方位实现“11个一流”而努力,全面打响争列更多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攻坚战,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近日,国家公布了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我校再次入选,非常振奋人心,非常不容易。这是全体福大人共同努力的结果。2021年,学校各项工作也取得了许多新进展、新突破。这个假期,大部分同志放假不休假,一直奋斗在各个岗位上。在这里,我代表校党委,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刚才付校长对2021年工作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回顾,对2022年学校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上午,4位分管校领导围绕会议主题分别作了报告,分析的问题很到位,提出的措施很有针对性。现在是问题基本清,关键是如何落实?谁来落实?落实的质量如何?谁来监督检查?这个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否则只是平面打转,很难实现螺旋式递增,总的来说就是四个字“抓好落实”,落实、落实、再落实。下面,我就学校加快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全力争列更多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加快推进建设具有若干世界一流学科的东南强校,谈三个方面意见。

一、全面对标对表,明确“争列行动”总路线

跳出教育看教育。基础词汇是“教育”,这里讲的是明确学校本身的差距、优势是什么。关键动词之一是“跳出”,不走传统的老路子,坚持特色与高质量发展同向同行、协同推进;关键动词之二是“看”,从哪个角度看教育,要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看教育,福建省有12.4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有13.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可以为大家提供足够大的空间和平台。加快落实“争列”工作,跳出教育看教育,重点要搞清楚走什么路线,是建设的首要问题;对哪个标,是建设的关键问题。从实践的角度看,任何一流大学,其赶超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线,大致都是找差距、强优势、明路径。福大是省属高校唯一一所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明确总路线,全面对标对表,把争列2-3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作为“十四五”的“一号工程”。这一工程,是思想工程、战略工程,更是行动工程、实效工程。做好相关的各项工作,没有什么可推脱、可含糊、可打折扣的。

找准差距是能力,找对差距是水平,缩小差距要“底部抬高”。

对标学校第七次党员代表大会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具有若干世界一流学科的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建成世界一流的东南强校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期间,力争有3个学科达到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水平。目前,学校仅有1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其他学科还达不到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水平,差距比较大;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只有1个学科获评A-;学校综合实力在国内排名大都在50名之外,并且近3年呈现国际上升、国内下滑的趋势。

对标国家第二轮新增建设学科“切合急需、水平出色、整体达标”的遴选要求,从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大成果、大先生等五个方面进行考察,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从大平台看,仅有3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级科研平台;从大项目看,“十三五”以来,主持的国家重大重点项目数还是个位数;从大团队看,仅有2支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基金创新研究群体仍处空白;从大成果看,“十三五”以来,第一单位的国家“三大奖”尚未突破,第一单位的三大顶刊论文也仅有1篇;从大先生看,只有1名全职院士,第二层次的长江杰青也仅有11人。

另外,学校参评第五轮学科评估的35个学科中,在师资队伍方面,33个学科无师德师风建设荣誉,27个学科无教育部级及以上平台支撑,4个学科无省级以上人才、13个学科无国家级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21个学科无思政荣誉表彰成果,25个学科无国家级一流课程,9个学科无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4个学科无出版教材、4个学科仅出版1本教材;在科技创新方面,7个学科无国家级科研项目,33个无国家级科研奖励。在评估材料中,很多学科表格只能放空白。

全校上下必须充分认识“争列行动”的艰巨性和迫切性,全面查摆存在的差距和短板,列出问题清单,定出时间表,逐一对照整改。

挖掘优势是思维,把握优势是眼光,增强优势要“以长建长”。

从学校在建的世界一流学科看,化学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得到教育部专家组高度认可,总体评价为“比较显著”,仅次于8所一流大学。专家组认为:福州大学在学科发展中强调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尤其重视发展学科专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科技成果转化突出。

从学校的潜力学科看,部分学科基础比较扎实,第四轮学科评估有2B+学科,另有14个学科上榜2021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其中化工名列全球第40名。学校已有9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准“国”字头科研平台。近2年,以第一单位获得15项省科技一等奖,现有可冲击国家科技三大奖的科技成果20多项。下一轮院士增选,学校至少有5人申报。学校经过长期务实的积累,一些好的成果逐渐涌现出来,一些学科初步具备了培育一流学科的条件。

可以说,学校争列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是有经验、有基础、有优势的,是完全有可能、有能力再建设若干个一流学科的。我们必须认真总结和应用首轮“双一流”建设经验,进一步凝练新的优势学科方向,加快培育新的一流学科。

路径决定要点、重点、关键点,路径走的对不对、快不快,一是影响大局,二是影响成效,要走“特色高质量发展路子”。

争列更多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大家知道,“攥拳出击”的力量,总是强于“十指摊开”。学校不可能对所有学科都同等投入、同等政策、同等支持,必须要集中力量干大事,扶强扶优扶特扶新,加快培育2-3个新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对象,早日实现建成具有若干世界一流学科的东南强校的目标。为此,学校初步提出了“1+3”建设路径。

1”是指化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动。以化学学科为核心,有机整合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药学等学科,凝练和打造催化化学、能源化学、工业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五个特色研究方向,推动化学学科做强做大,光催化等若干学科方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引领福建省绿色经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力争化学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75名、ESI学科排名前0.30.5‰,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1‰。

3”是指新一代信息技术学科群、智能建造学科群、大数据与智慧管理学科群等3个世界一流学科培育学科建设行动。

新一代信息技术学科群以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为核心,有机整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物理学等学科,聚焦高性能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显示、光电等“卡脖子”问题,前瞻布局下一代信息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引领福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智能建造学科群以土木工程学科为核心,有机整合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学科,以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对接福建省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海洋、建材、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为深入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质量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引领福建数字经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数据与智慧管理学科群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核心,有机整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工商管理、软件工程等学科,面向数字中国建设战略需求,深化新时代“数字福建”建设,紧密对接电子信息和数字产业、现代纺织服装、现代物流、旅游等产业需求,引领福建数字经济、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画好施工图,建好“争列行动”样板房

立足全局看教育。第一个全局,讲的是福大的全局工作,学科建设是龙头,争列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是总施工图的问题,到学校以来,我在多个场合,一再强调要加快建设“11个一流”,都是围绕学科建设,形成全局一流的总态势。“争列行动”必须按照教育部关于新增建设学科的条件和要求,突出内涵建设,力争3个学科达到国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水平。有一句话叫,“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每个学科都必须要有争列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的雄心和壮志,所有学科都必须要竭尽全力,这个不单单是为了“冲一流”,也是为了“保生存”。还有一句话叫,“老想当将军的士兵也不是好士兵”,学校在3个领域培育世界一流学科,但世界一流建设学科需要教育部专家组进行评估认定,最终花落谁家还是未知数,各学科都要有大局意识,积极服从和服务于学校的发展大局。学校下一轮学科评估要力争有3A类学科,其余全部进入B类学科,并且要形成“B+B是多数,B-是少数”的学科格局,要争取努力消灭C类学科。第二个全局,是改革发展的全局,是从理念到具体的全局,也就是用什么样的具体目标推进“11个一流”,用什么样的综合改革举措实现“11个一流”。总的来说,支撑这一目标,要谋定工程施工分图,看看哪些是提高师资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看看哪些是提升科研能力、服务能力的;落实这一要求,要设计改革施工分图,向改革要动力、要发展、要成绩。这两个方面的施工图,一张决定着高度,一张决定着深度,必须齐头并进,同步施工,才能建出、建好样板房。

我们要建设的工程是什么,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我看关键是要推进以下“四大工程”。

一是高素质师资引育工程。没有大师就没有大学,没有名师就没有名校,在各种办学资源中,教师始终是大学的第一要素。一流大学的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高素质师资成就一流学科、造就一流大学。福大有3200多名教师,其中专任教师2100多人,行政管理人员、教辅人员1100多人。如何让这“三驾马车”托起一流大学高速奔跑,我看,教学科研人员要出“大家”、行政管理人员要出“行家”、实验教辅人员要出“专家”。

教学科研人员要加快提层次。专任教师是大学的“脊梁”,学校面子有多大,关键看专任教师“名气”有多大。“十四五”期间,要通过“院士引育计划”,集聚一批战略科学家,推动5位科学家申报院士,新增1-2位全职院士,柔性引进10位院士。通过“领军人才集聚计划”,设立“拔尖人才特聘岗位”,建立“人才驿站”,打造“人才特区”,新增长江、杰青等国家级人才90人。通过“优秀青年储备计划”,设立“海外引才工作站”,新增科研类引进生150人,引进500名优秀博士。

行政管理人员要加快上水平。管理也是生产力,行政管理人员站位有多高,视野有多广,能力有多强,决定了学校的事业有多大。“十四五”期间,要通过“素质提升计划”,打造一批有国际视野、懂教育规律、强业务本领、讲拼搏奉献的“九型干部”。处级干部“无功便是过”,要着重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善于从全局和长远谋划学校发展思路。科级及以下干部“无过便是功”,要着重增强战术执行能力,不打折扣,不讲条件,争当骨干,争做先锋。为此,我们要健全行政人员的选拔、培训和发展体系,加强交叉培养,全方位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学历、能力和水平。要砍掉“冗务”,精减“杂务”,优化“事务”,培养一批高校治理的“行家里手”。通过“梯队建设计划”,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形成老中青梯次配备。既大力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也注重发挥各个年龄段干部的作用。同时,进一步优化学历、学缘、性别等结构,加快推动干部挂职交流力度,让福大干部走得出去,提得上去。

实验教辅人员要加快拓业务。实验教辅人员是学校尚未挖掘的“金矿”。现在顶级期刊论文的标配是顶级的仪器测试数据加高性能的模拟计算。但学校现在有几个人懂得操作球差电镜?几个人懂得操作冷冻电镜?几个懂得量子计算?高端仪器的功能使用有没有超过10%?这些问题都亟待实验教辅人员去突破。“十四五”期间,要通过“科辅通道计划”,拓展实验教辅人员的发展空间。实验教辅人员现在职称晋升空间严重受阻,要打开“科辅通道”,鼓励实验教辅人员“双肩挑”,既做教学辅助,也做科研辅助,让教辅人员不仅能教学,也能拿项目、发文章,以教学科研的高贡献率赢得晋升发展空间。通过“高端辅助人才计划”,培养一批“专精特缺”的高端测试人才、高端计算人才、高端学术情报检索人才、高端工程设计人才,让高端仪器的高端功能得到充分使用,让高端辅助人才成为各大创新团队争抢的“香饽饽”。

二是高质量人才培养工程。本科教育是立校之本,研究生教育是强校之基。上午召开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从“教学”到“教育”的变化,凸显了全校上下对培养一流人才的认识更加深化、内涵更加拓展、站位更加提高。要把这一工程作为战略一招、关键一招、创新一招,落实人才培养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系列改革举措,推动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再上新台阶,更好服务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思政教育体系要持续优化。福大培养的是“又红又专”的人,“红”就是价值引导,这不仅是思政课、思政老师的事,更是所有课程、全体老师的事。要实施“精品思政课程计划”。打造一批“精品思政课”,充分发挥思政课的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方式方法,推动思政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让思政教育课堂和课程“活”起来,不断增强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要实施“课程思政融入计划”。将思政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相结合,建设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推动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推动各门课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本科教育基础要全面筑牢。打造本科教育“新高地”,绝非一日之功,要紧紧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找准“薄弱点”,把握“着力点”,提升“增长点”,重点围绕“为谁教”“谁来教”“教给谁”“教什么”“怎么教”这五个关键问题,高质量推进本科教育“四个回归”,全面筑牢一流本科教育的基础。要实施“课程专业增改撤计划”。专业没有优劣,关键看有没有培养条件;课程没有好坏,关键看精不精。学校拥有90个本科专业、3833门课程、25000多名本科生,而且招的都是优质生源。学校有没有能力把这些本科生都培养好?这些专业是否达到一流专业标准?这些课程是“金课”还是“水课”?这三个问题就是改革的导向。“增”要对接需求,根据国家区域战略需求和学校发展实际,及时做好课程专业新增工作。“改”要设定标准,因专业制宜、因课程制宜,不搞一刀切,要形成组合拳,把课程专业改到位、改出成效。“撤”要壮士断腕,针对专业达不到“国标”或一流标准的、课程质量不高或水平较低的,坚决撤掉,杜绝“用好资源干马虎事”。要实施“卓越课堂计划”。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老师课上得好不好,就看学生有没有获得感,能不能主动坐到前排来、把头抬起来、提出问题来,我们决不能用昨日的要求来培养今天的学生,决不能用过时的知识培养明天的毕业生。要改革传统的教与学形态,广泛开展探究式、个性化、参与式教学,实施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模式,把沉默单向的课堂变成碰撞思想、启迪智慧的互动场所。要全面落实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教授就得教书授课,离开了教书授课就不是教授,教授要以渊博的学识赢得学生,以高超的学术造诣指导学生,用优质的教学质量培育更多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国家教学名师。

研究生教育质量要精准提升。建设具有若干世界一流学科的东南强校,研究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尤为凸显。要以强化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更好发挥研究生教育“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功能,打造具有福大风格的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要实施学术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培养,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支撑高质量研究生培养,面向世界学术前沿,瞄准高精尖领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跨学科研究合作,发现新问题,探索新规律,创造新方法,提出新理论,积累新知识,在国际顶级期刊等发表一大批高水平原创性知识成果,培养兼具科学精神、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学术型研究生。要实施实践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瞄准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鼓励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发明新技术,解决新问题,研发新装备,开发新产品,产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培养具有实干精神、技术过硬、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型研究生。要实施博士点倍增提质计划。学校拥有1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但每年仅有250多个博士生招生指标,还有10个学院没有博士点,严重制约了学科发展。要积极组织申报一级学科博士点,争取做到20个以上博士点,达到自主增设博士点学校量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做好能够带来博士生招生指标增量的工程博士点申报工作。已有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培养单位,要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培养能力,博士点要进行动态调整,建设不好的,该调整的要调整,该退出的要退出,下一轮学科评估还在C档的,我看就要退出。要积极为学校向研究型大学换挡升级做好学科的准备。

三是高水平科研创新工程。当前,国际竞争正向基础研究竞争前移,科学探索不断向宏观拓展、向微观深入,一些基本科学问题孕育重大突破,催生新的重大科学思想和科学理论,产生颠覆性技术,迫切需要一流大学持续增强源头创新。近年来,福大科研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遇到了瓶颈,重大项目和顶刊论文偏少,第一单位国家三大奖缺席多年,需要“杀手锏”级的科研创新。为此,要坚持“四个面向”,加快推动科研改革发展,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新举措,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科研领军人才挂帅出征,让有真才实学的科研人员有用武之地,努力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

要实施“大平台突破计划”。没有国家级平台,不可能建成一流学科。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后,将会更加凸显国家级科研平台的重要性和稀缺性。国家按科学与工程研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三类布局,“1+3”学科必须根据要求加快布局建设新增下一个国家级平台。“十四五”期间,学校的要求是:国家实验室力争要有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三类都要至少保11,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要有新增。

要实施“大项目突破计划”。没有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支撑不了一流的学科方向。“十四五”期间,学校建设“1+3”一流学科,每年牵头3个国家级重大项目只是“起跑线”,远未达到“合格线”,要力争新增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实现翻一番。拿大项目,不仅仅为了做项目,更重要的是通过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承接国家发展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参与“国之重器”的打造。因此,每个一流学科方向的带头人都有责任、有义务谋划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

要实施“大成果突破计划”。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努力在引领性原创成果上取得突破进展,让发NatureSicenceCell等顶级期刊的“大文章”成为常态。要加强成果凝练提升,全力冲击国家三大科技奖和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力争产出2-3个国家级“大奖项”。

四是高效益社会服务工程。每所大学在追求一流的进程中,都因服务社会而形成独一无二的特质。福大建设具有若干世界一流学科的东南强校,关键词在“一流”二字,不仅办学实力要一流,服务能力也要一流。要扎根八闽,立足东南,辐射全国,主动对接福建省“四大经济”和“六四五”产业新体系,积极融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努力做到服务“四大经济”有深度,支撑“六四五”产业新体系有力度,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有贡献,服务领导决策有亮点,做“离不开”的社会服务。要发展以非学历教育培训为主的继续教育,坚持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收益双提升,构建服务社会、富有活力的继续教育,办出福大继续教育的特色品牌,为社会各行各业人力资源开发和提升服务。

要实施“转化倍增计划”。努力构建“多元立体”的校地企合作网络,学校拟成立校地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校地企合作事宜,打造一批有经验且热心和企业合作的专家常年穿梭于学校和企业之间,主动了解地方、企业和行业需求,改变学校只等企业上门求助的状况,推动新一轮校地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合作。积极推动与大型企业对接合作,力争每个学院至少与一家大型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开展实质性科技合作和咨询服务。加快专利运营工作,健全专利作价评估机制和转移转化配套服务,把专利用起来,而不是藏起来。通过校地企的共同合作,让更多科研成果加速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到2025年,学校横向经费要力争实现翻一番。

要实施“孵化倍增计划”。做大做强做优国家大学科技园,统筹推进“一园三区”快速发展,争取与福州市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南园。以孵化学科性公司为重点,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乃至瞪羚独角兽企业”为目标,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自主转化,全力打造“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摇篮”。到2025年,孵化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学科性公司产值都要力争实现翻一番。

要实施“军工倍增计划”。福大是为数不多能做军工研究的地方高校,是有基础、有特色、有成效的。要尽快完善国防科研的机制体制,解决当前体量太小,点数太少,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的问题。要进一步放大,从点到线、到面。服务国防事业要做无名英雄,但是意义重大,我们要记住,国家从不会亏待每一个为共和国做出贡献的英雄。到2025年,军工科研项目数量和科研经费都要力争实现翻一番。

要实施“资政倍增计划”。政策的放大效益不止是一倍地增,而是呈几何倍数的。福大不仅要做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支撑,还应该成为经济产业政策制定的重要参与者。要加快具有福大特色的品牌智库建设,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让更多的政策研究成果走进领导决策视野,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政策。不搞“纸上谈兵”,“真枪真刀地干”“字字千金”,让资政的每个字都可能影响千万家。到2025年,资政建议数量要力争实现翻一番。

建好“争列行动”样板房,“四大工程”是样板房的框架。如何对样板房进行精美装修,需要在“四项改革”上下功夫

一是在实施人事制度综合改革上下功夫。任何工作,“人”的事情搞清楚了,就成功了一半。如何搞清楚“人”的事情,要有糖果,也要有通道和尺子。

绩效靠激励,要发挥好“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改革,更加突出业绩贡献和发展导向,充分体现按劳分配、优绩优酬原则,优化业绩评价与分配机制。要着重推进“指标调结构”,坚决反对低水平无意义的照顾性指标,对不符合学校当前发展需要的指标要坚决调下来,对学校当前发展急需的指标要坚决加上去,系数提上去。要着重推进“指标提档次”,重点体现业绩水平,坚持高标准,决不允许滥竽充数。一定不能用十年前的标准来分今天的钱,指标要往上走,不能让大家坐着就能摘果实,要让大家跳起来摘。

职称编制讲发展,要持续畅通教师发展通道。进一步完善职称聘任改革,推进“分类型发展”,优化四个学部、三个系列以及教学为主型、应用推广型等职务业绩标准,引导教师分类评价、优势发展。推进“高质量聘任”,优化选聘标准和选聘程序,防止“劣币驱逐良币”,让努力干活、拼命出成绩的人评得了、聘得上,让躺平不干活的人有压力、下得来。进一步推进编制改革,推进“编内提标准、搞竞争”,分类别制定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和教辅人员进人要求,严格把控进编标准,将有限的编制用到好的刀刃上。建立编制共享池,鼓励各学院加快抢人才,抢编制。推进“编外调结构、搭通道”,整合清理低水平的编外用工,将编外用工主力逐渐由行政后勤转为教学科研,加快建立一支具有发展潜力的编外教学科研队伍,尤其是加快扩大博士后规模。优化师资博士后等制度,打通优秀的编外教学科研人员进编通道。

评价重破冰,要用不同尺子来测量。推进“多元评价”,做到精准评价,打破“五唯论”,探索多元化、分类化评价模式,将教改成果、论文、著作、奖项、作品、项目、标准规范、专利转化等成果形式纳入评价指标体系,更加注重评价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推进开放评价,打破人情圈,完善同行评议机制,委托第三方送审,试点探索国内外评价相结合,突出标志性、代表性成果评价,打破内部评价圈层文化。推进动态评价,打破铁饭碗,严格实行聘期考核管理,对高层次人才一视同仁进行动态管理,对考核未达标者纳入常规师资管理,让人才可上可下

二是在实施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上下功夫。教育教学是基础工作,是涉及“根”和“本”的问题、“位子”和“牌子”的问题、“大局”和“全局”的问题,一点都不能忽视、不能懈怠。

学科专业改革要“优”。建立健全一套相对科学的校内评估体系,定期对专业和学位点开展评估、研判,对学位点和本科专业进行“增改撤”动态调整。围绕“六卓越一拔尖”  计划2.0,做好新工科、新文科等建设,加快布局建设交叉学科领域学位点。

课程质量改革要“严”。重新梳理修订培养方案,做精做强骨干核心课程,淘汰低度支撑课程,建立竞争上专业大课制度。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编写高质量国家级规划教材。健全校院系三级教学质量督导体系,对教学情况不佳的单位进行反馈约谈。

培养模式改革要“新”。大力开展通识教育、大类教学,培养复合创新型人才,不断深化拓展“紫金模式”“晋江模式”“泉港模式”,试点探索实施书院制教育。完善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打破“学科方向近,学院划分细”的壁垒,构建研究生协同育人新模式,从“向高手求招”过渡到  “与高手过招”。推进硕博贯通培养,实行培养方案一体化设计。广泛推行产业导师制度,全面实施“专业学位+能力拓展”育人模式,形成产教深度融合研究生培养机制。

三是在实施科研体制综合改革上下功夫。目前,福大科研尚未登上“金字塔”,还在爬坡过坎阶段,体制机制改革更要有高标准、严要求,真正做到赶超优先一步、合作主动一丈、政府厚爱一分、社会高看一眼。

以“责权协同”深化科研机构调整改革。围绕打造“大平台”,加强对校内科研机构的考核评估,按照“关停一批、整合一批、提升一批”原则推动校级科研机构的优化整合。试点探索建立高等研究院,给足自主权,配备好干部,下放人事权、财权、物权等,以孵化国家级科研平台为目标,以跨学科交叉和研究方向凝练整合为手段,构建适应当前发展需要的科研机构组织形式。

以“人的协同”深化科研项目组织改革。突出“大项目”导向,加强组织策划,灵活组建多学科的项目团队,探索“揭榜挂帅”和“赛马”机制,试点建立技术总师制度(首席科学家)、经费包干制度、竞争淘汰制度,奖优罚劣,问责问效。聚焦国家战略性科技需求,常态支持一批“从01”的原始创新项目,精准支持一批“卡脖子”的重大技术攻关项目,辅助支持一批战略先导专项,让有能力、有担当的项目团队脱颖而出,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

以“要素协同”深化科研激励机制改革。聚焦“大成果”培育难的实际问题,坚决改革急功近利的激励政策和浪费科学家宝贵时间的繁文缛节,强化资源配置激励,通过项目、绩效、场所、人员等进行全要素保障,让科学家心无旁骛搞大研究,一心一意做大创新。强化信任激励,给予首席科学家充分的自主权,从团队组建到经费包干再到长聘期考核,从人事建议权到团队考核权等等,让科研管理遵从科研规律,回归学术节奏。

以“进出协同”深化国际合作机制改革。坚持“学术先行”,坚决“走出去”,杜绝“闭门造车”。加快与世界一流大学建立联合实验室,通过“111”引智计划等聘任一批国际学术大师,选派一批师生到国际知名实验室访问进修,新增一批国家级的国际科研项目,输送一批学者到国际学术组织任职,加快让福大的科研得到国际权威学术组织和同行的认可。

四是在实施成果转化机制改革上下功夫。把科研成果搬上生产线,这是以工科为主高校科研的特性与要求,不仅要打通“最后一公里”,更要在打通“最后一米”“最后一厘米”上做好转化文章。

专利运营机制改革要注重效率。整合统筹整个学校的专利工作,建立专利收储机制,提高专利转化率。

专利转化利益共享机制改革要注重效益。横向经费是办学资金多元化的最重要渠道,要推进横向经费分配机制深度改革。学校横向科研已经走过了“贴补”的阶段,即将进入“反哺”的新阶段。“贴补”有“贴补”的工作标准,“反哺”有“反哺”的工作要求。“有为才有位”,“有贡献才能分成”,横向项目也要进入“大项目”时代,相关部门和学院必须在推动“横向大项目”上有大作为、大贡献,横向经费分配机制要更加灵活,更加注重根据贡献大小进行分配。

学科性公司孵化机制改革要注重效应。建立健全学科性公司管理办法,完善和发挥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平台功能,加强要素汇聚、路线引导、服务保障等孵化能力,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充分挖掘政策红利,联合高新区等各级政府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进行共孵共育,探索福大兵装辰光公司和福大紫金氢能公司等“福大+大名企”发展模式,推动更多大名企入校共孵,努力孵化更多优质的高新技术企业,让自主转化成为学校科技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吹响冲锋号,打赢“争列行动”攻坚战

放眼长远看教育。争列更多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的“一号工程”,实施“四大工程”,推动“四项改革”,既是当前的中心工作,更是利长远的发展要求;既是学校对全体师生员工的庄严承诺,更是促使福大未来始终保持高质量发展道路的责任使然。放眼长远,除了描绘好蓝图,更关键要抓好落实,切实做到“五个再”。

第一,党建引领要再实化。争列世界一流建设学科,需要发挥一流党建的引领保障作用。把党的领导落到实处,各级党组织要把好正确政治方向,确保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不偏航。要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这里的“中心”是什么,就是“一号工程”,就是争列更多世界一流建设学科。要做到“争列行动”推进到哪里,党建就跟进到哪里、落实到哪里、创新到哪里。要发扬“党旗飘扬在一线”的攻坚精神,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师生员工奋起直追、实干快干,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党建要实实在在地干,不能玩虚功、搞花架子,不是开开会、传达一下上级精神就等同于党建,这个只是表面功夫。必须把党建往深里推、往实里做。如,为高层次人才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就是具体的党建。总之,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党建工作,广泛凝聚师生员工的政治和智慧力量,为师生排忧解难、化解矛盾,为事业挡风遮雨、保驾护航。

第二,能力本领要再强化。争列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最终要靠人、靠干部、靠队伍。今天,我讲的队伍,主要针对学校领导班子和各级管理干部。领导班子是“争列行动”的大脑和中枢,是“战斗指挥部”,要不断提升格局站位、拓宽眼界视野,胸怀“国之大者”、厚植“福大情怀”,从国际的视野、全国的视野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办学治校能力。管理干部是“争列行动”的“一线指挥员”,是参谋者、调度者,量少作用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有知识不足、本领不足、能力不足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不断学习、实践、总结、提升,使能力水平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跟上事业发展的需要。要按照“政治强、学养深、眼界宽、懂专业、善治理、接地气”的要求,强化绝对执行力,打造学习型、治理型、服务型、智库型、开放型、民生型、奋发型、担当型、团结型的“九型”管理队伍。无论是领导班子还是各级管理干部都要对标对表“八大本领”“七种能力”,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多走出去学习调研,推动先进经验、先进理念、创新思维入脑入心见行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

第三,服务保障要再优化。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争列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必须提供能够支撑建设、改革、发展的一流保障。2022年,学校“双一流”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更需要强大的保障能力。通俗地说,就是人、财、物的保障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对外争取资源,拓展增量;另一方面要对内改革,盘活存量。我经常讲,我们的领导班子既要当好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家、改革家和实干家,也要当好与政府部门协调发展的“外交家”。领导班子要多“走出校门、走入机关”,与各个厅局、地方政府部门常打交道、多交流感情,积极争取资源,以项目获取资源、以资源推动发展。各位中层干部也要大胆走出去,多向对口政府部门了解政策、掌握政策、预知政策、争取政策,杜绝当“只管琐事的闲大爷”。要善当与行业企业谈共建的“企业家”,积极争取科技界、产业界、教育界等社会各界的支持,为“争列行动”提供“智囊团”和“补给站”,汇聚起一流发展的磅礴力量。职能处室、公共服务单位要紧紧围绕“一号工程”,加强政策解读、强化政策引导、协调配合,调配、适配人、财、物等各类资源,努力成为高效的服务中心、思想中心、组织中心和指挥中心,坚决杜绝各处室、各单位“自扫门前雪”。要强化多部门协同作战,不搞内卷,善于补台、不拆台,形成改革的合力、而不是阻力。要牢固树立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的观念引进来,师生的急事要简化流程,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让数据多跑路,让师生少跑腿;师生关切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要重点推进,加快解决,比如要加快推进科技园服务中心建设,让师生不用奔波,既安全又能够吃上热乎饭;再如要加快推进研究生公寓建设,让研究生住得下、沉住心;再如怡山校区科学楼等楼的改造和功能提升,要加快推进。

第四,文化内涵要再深化。“四个自信”归根结底在于文化自信。争列世界一流建设学科不仅要有一流的物质条件,更要有一流的大学文化,突出经过历史沉淀又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形成一种引导激励全校师生的内在张力。这是一所大学的精髓和灵魂之所在。文化自信源自于历史自信。福大是具有红色基因的学校,在建校初期,张孤梅老书记就提出要用延安抗大精神武装师生。随后,在60多年办学过程中,学校积淀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营造了“守正创新、彰显特色、开放包容、追求卓越”的新时代校园文化,这些已成为学校文化建设、人才培育最具独特和优势的载体。随着时代发展,要对“三种精神”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拓展,比如吴敏生老校长也是“三种精神”的弘扬者、践行者,他把福大从一所地方高校带到了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高校;还有付贤智校长,白手起家创建光催化研究所,到现在已经做到光催化领域国际领先地位。这些都是“三种精神”的诠释者,也是重要代表,我们要把故事讲好,赋予“三种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激励全校师生在新发展阶段奋发有为。从全局来看,要聚焦“三种精神”,全力建设高品质的人文环境,培育高品位的名师文化,打造高品质的环境文化,让师生在舒适宜人、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中创造性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落到中微观,学院、部处文化建设独具重要性,一个团结的学院、单位肯定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成绩、出干部。希望各学院、各单位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要有成人之美、助人成功的胸怀格局,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把事业做好,把蛋糕做大,每个人都有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

第五,狠抓落实要再细化。要把狠抓落实贯穿所有工作、所有环节、所有方面的始终,落实、落实、再落实。要提高效率抓落实。当前,高等教育竞争十分激烈,标兵渐行渐远,追兵越来越近。必须用“别人一步,我们两步”的速度进行赶超,增强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雷厉风行,只争朝夕,对照目标任务,迅速抓好落实。学校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肩上的责任扛起来,主动想事、谋事、干事,对于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重要任务,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亲自督促,全程紧盯不放。要改革创新抓落实。争列世界一流建设学科,不是光喊口号,光开几个会就能实现的,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通过前面的查摆,差距短板不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如果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发展就会受限。因此,要大胆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旱路不通走水路、水路不通走山路、山路不通开新路,用改革的思维、创新的理念,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创造性开展工作,创新性推动发展。另外,制定的目标必须要有挑战性和激励性。我看了各单位的“十四五”规划,有的单位目标制定太低,明年就可以实现,这叫年度计划,不叫五年规划。会后,各学院、各部门、各单位要对照“一号工程”,结合实际对“十四五”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切实做到“挑战性”与“可行性”相结合,做到“用尽全力跳起来摘桃子”。要讲究方法抓落实。用好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争列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具体化,把工作内容、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完成时限、工作标准等,写清楚,明确下去,抓好落实。会后,学校将针对今天四大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细化,制定“争列行动”攻坚战百条举措,这也是未来几年推进“争列行动”的具体行动方案,必须不折不扣抓好落实,每年年底要交账考核,看看大家完成了多少,完成的质量怎样。学校拟成立专门效能办,督促检查各项落实,做到季度有分析、年中有调度、年末有总结。要改进作风抓落实。作风是反映工作的晴雨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发展状态。总体来看,大多数干部都很敬业,也很努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这是学校的优良传统,也是加快发展的底气。但也要看到目前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作风问题,比如有的干部甘于做“躺平式干部”,工作没有主动性,责任感、使命感不强;有的只想自己利益,不讲团队精神;有的总讲客观原因,不说主观因素。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扪心自问:是不是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了,是不是尽心尽力尽责了,是不是全身心地投入了。要在工作中保持实干姿态、提高工作标准、坚持拼搏奉献,坚持“细”字当头,掌握情况要细,工作落实要细,一个任务一个任务的研究,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落实,真正做到在精细中出彩。学校纪检监察、组织部门要加强监督考核,让“躺平式干部”躺不住,让混日子的混不下去,对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要正向激励,让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实干者实惠。学校也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注重实效,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抓好具体工作落实上。

同志们,福州大学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争列更多世界一流建设学科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省委省政府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我们一定要完成好、实现好。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聚焦校党委“11个一流”的内涵要求,锚定目标、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断深化“双一流”建设内涵,全力争列更多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推动学校早日建成具有若干世界一流学科的东南强校,为福建教育强省建设谱写福大新的篇章。

 

上一条:福建省高校测试中心关于开展第六期仪器自主操作培训的通知
下一条:党史上的今天-1月11日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上街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邮编:350116        电话:  0591-22867191  
   All rights reserved.